塔尔寺的来历

2022-06-16

藏教格鲁派有六大知名寺庙,这就是青海的塔尔寺,西藏自治区的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甘丹寺和甘肃省的拉卜楞寺。

塔尔寺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地区隅。兴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而出名于大金瓦寺内留念宗喀巴的大银塔。这儿是宗喀巴的起源地。流传宗喀巴出世时,他的妈妈将衣包埋在现大金瓦寺正中间的地区,之后这儿长出一株菩提树,上面有十万片叶片,一片叶片上显现出气功波佛像一尊,其母心疑,便在这里建一座小塔。后代在小塔基本上修建高11米的大银塔。塔完工后,才扩为寺庙,取名为塔尔寺。

塔尔寺是一组由许多的圣殿、经堂、僧舍所构成的大古建筑群。主殿大金瓦寺,总面积近450平米。是汉式宫殿建筑,正中间有一米高的大银塔座。清康熙五十年,青海蒙古族郡王额尔德尼布施了金子一千三百两,白金一万两,将房顶改成鎏金铜瓦。塔尔寺内的大经堂,是寺内宗教信仰机构的最大权利组织所属。大讲堂为土木结构,藏饰坡屋顶工程建筑,总面积1,981平米。饱经改建,目前168根大柱,在其中60根在四壁墙里。108根立柱上端,都雕有美丽图画,外裹五颜六色绒毯,并缀有各种各样刺绣图案飘带,及其各种各样丝绸剪堆和堆绣的佛像、佛教故事图和宗教信仰生活图。

塔尔寺有三绝:酥油花、墙壁画和堆绣。酥油花的由来也与文成公主相关。听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完婚时,本地人民为表明尊重,在小公主产生的佛像前敬奉一束酥油花,之后在西藏自治区变成风俗习惯,并传入塔尔寺。每一年春节前好多个月,酥油花明星便把纯粹的白猪油揉进各种各样矿物染剂,营造各种各样角色、佛像、盆栽花卉、花草树木、飞鸟走兽、宗教信仰及各种各样神话传说故事,加工工艺精致,颜色艳丽,经久不褪。每到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大会上展览酥油花,一年一度,变成寺内盛典。维吾尔族墙壁画消化吸收中原地区和印度的、缅甸的风格特征,在全国各地寺庙中随处由此可见。他们大多数选用大场面俯瞰全局性和散点透视造型设计二种解决技巧,颜色艳丽,饱和度好,线框匀称,富有图案设计和装饰设计口味,并很多应用雕瓷、贴金箔、磨金技巧,使墙壁画满壁增辉,绚丽多彩。塔尔寺的装饰画有的立即绘在墙壁,有的绘在栋梁之材上,较多的则是绘在布幔上,悬架或钉在墙体上,常用矿物色浆,历久弥坚不掉色。每一年六月观经大会上,将十几丈长的大佛像在山坡上听之任之,叫做晒佛,看热闹拜谒的通常达数万人。堆绣是用各色各样丝绸裁成各种形状,塞进羊毛绒、棉絮之类的物品填充,在布幔上绣成具备显著层次感的佛像、佛家生活小故事、青山绿水、盆栽花卉、兽类等,品牌形象生动有趣。三绝以外,塔尔寺的雕塑作品也享有盛誉。如九间殿的北三间中间为如来佛祖,造型设计忠厚谨行,神情庄严肃穆端庄。其他如福财小仙女,敏敏小仙女等也都形状唯美,别具匠心。敏敏小仙女常被列入塔尔寺雕塑作品的代表作品。

分享